欢迎来到中山市电力行业协会

联系电话:0760-88820928

政策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动态

重磅!发改委、能源局发布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有效期5年。

2020年8月底,发改委能源局曾发布《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此次下发的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与此前意见稿的两个一体化含义相同,但整体文件内容较意见稿有较大改动。最明显的就是原来的风光火储、风光水储改为风光火(储)、风光水(储),储能从必选变为可选。

在多能互补各类一体化建设方面,该文件较此前的意见稿删除了多处“明确实施方案”的字样。其中在“风光火(储)一体化”增量基地化开发项目,要求外送输电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不低于50%。

文件还指出,推进多能互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风光储一体化。对于存量新能源项目,结合新能源特性、受端系统消纳空间,研究论证增加储能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增量风光储一体化,优化配套储能规模,充分发挥配套储能调峰、调频作用,最小化风光储综合发电成本,提升综合竟争力。

风光水(储)一体化。对于存量水电项目,结合送端水电出力特性、新能源特性、受端系统消纳空间,研究论证优先利用水电调节性能消纳近区风光电力、因地制宜增加储能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励通过龙头电站建设优化出力特性,实现就近打捆。对于增量风光水(储)一体化,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政策、生态红线、水资源利用政策要求,严控中小水电建设规模,以大中型水电为基础,统筹汇集送端新能源电力,优化配套储能规模。

风光火(储)一体化。对于存量煤电项目,优先通过灵活性改造提升调节能力,结合送端近区新能源开发条件和出力特性、受端系统消纳空间,努力扩大就近打捆新能源电力规模。对于增量基地化开发外送项目,基于电网输送能力,合理发挥新能源地域互补优势,优先汇集近区新能源电力,优化配套储能规模;在不影响电力(热力)供应前提下,充分利用近区现役及已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煤电项目,严控新增煤电需求;外送输电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优先规划建设比例更高的通道;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政策、生态红线、水资源利用等政策要求,按规定取得规划环评和规划水资源论证审查意见。对于增量就地开发消纳项目,在充分评估当地资源条件和消纳能力的基础上,优先利用新能源电力。

文件原文如下:




来源:电建能源


首页

协会动态

政策动态

下载中心

党建信息